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Campus Information

研训赋能促成长,蓄势待发新征程(二):小学部教学与德育培训篇
来源: | 作者:广云外校 | 发布时间: 2025-08-25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使优秀教师的教学和德育经验启迪同仁、促进教师间的有益交流。8月22日-8月24日,我校小学部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教学有方”教师教学经验分享活动以及“赋能教育教学·打造德育共同体”为主题的德育培训。小学部全体教师(含生活老师)全程参与,围绕“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活动育人、家校社协同、特殊生帮扶、班级文化建设、安全规范”七大核心议题,为新学期教学、德育工作注入新动能。



团队赋能 成长同行



刘佳老师在过去一学年的语文教学中,以新课标为帆,在拼音、识字与阅读教学里大胆创新。她创编趣味“拼音操” 、设计“找声母卡片”游戏,让拼音学习趣味盎然;策划汉字小报分享会、“班级共读”活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刘老师认为学校教师发展体系是她坚实后盾:教研组前辈倾囊相授,为其搭建实践舞台;教研专家专业引领,助她避开成长弯路。未来,她将继续扎根一线,以热爱为笔,专业为墨,书写育人新篇 。


在低段数学课堂扎根生长



汪宇老师,用实践诠释“以生为本”的教育真谛。初入课堂,她因孩子画圈计数反思“儿童数学”本质;跨年级教学时,捕捉学段差异,以“具象化”串联知识。汪老师始终以学生为镜,从课堂实践找答案——让数学逻辑扎根儿童认知土壤,是她的教学坚守。


班级管理:

从“散装”到“共生”



李莹莹老师以《插班生班级的“闯关秘籍”》为题,结合“班级吐槽大会”“岗位承包制”等鲜活案例,拆解“规则共创—岗位赋权—文化融合”三步法,破解插班生班级“小团体”困境,给出“从‘管’到‘引’”的班级治理方案;强调了规则制定、岗位设置、班干部培养、激励机制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育人:

从“活动”到“价值”



熊倩老师以“班级特色活动”为主题,分享了如何融合传统节日、才艺展示、学科联动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并强调“赋权学生、链接家长”——既通过“兴趣驱动”调动参与热情,又分享“家长资源整合模板”,让活动成为“成长的载体”,让学校活动育人的理念延伸到班级,扩大德育平台,丰富德育路径。


家校协同:

从“对立”到“同盟”



许克明老师的《家校共育的智慧》,提出“三维沟通模型”(认知同频·情感共鸣·行动协同),配套“3+3+3”话术模板(3个优点+3个具体问题+3个可操作建议),并结合“投诉处理七步法”,破解“权威型家长沟通难”“溺爱型家长认知差”等痛点,同时划清“保护学生隐私”的专业底线。


特殊生帮扶:

从“标签”到“包容”



周慧老师的《点燃心灯:特殊学生的转化之道》,以“无条件接纳”为核心,构建“识别—理解—支持”三级干预体系:从“特殊生的成因分析”到“小步渐进的成长台阶设计”,再到“允许错误反复”的包容心态,传递“用爱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温度。


校园管理:制度与规范



小学部学生处刘莹老师利用培训会解读了教学区5S管理制度,明确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流动红旗评比、最美教室创建,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宝贵建议。



少先队辅导员易耘老师对《小学生校园行为规范与引导》和《升旗仪式规范》予以详尽说明。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卫生、纪律以及安全等方面,制定了清晰的要求,并推行奖励积分与纪律惩戒并行的制度,为营造文明有序、和谐安宁的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部学生处朱方雄主任从校园安全管理、师德规范、全员育人、新生关爱、组织建设等多维度,全面地阐释了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践路径。他将"安全责任"转化为可落实的具体举措,划定师德底线红线,系统构建德育工作体系,为全体教职员工做好新学期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迈出“培训”之阶

开启“成长”之途


本次小学部培训,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学校育人实践行动的开端。2位任课老师在广云外校的教学成长,是学校“传帮带”传统与育人初心的生动映照。5位班主任的分享和小学部学生处的德育管理培训,让我们知道“办温暖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不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而是成为每一位教师内心自发的教育实践。


展望未来,广云外校小学部将继续在团队协作中相互托举,于课堂实践里深耕创新,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推进“德育共同体”的构建,以期实现“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