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Campus Information

书香慧教,阅润师心 | 广云外校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一)
来源: | 作者:广云外校 | 发布时间: 2024-04-25 | 43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引导师生与书为友,培养师生终身读书的习惯,广云外校小学部于4月24日晚上开展以“阅读,成就有温度的教育”为主题的副班主任读书分享活动。活动由小学部学生处主任朱方雄主持。


△活动主持:小学部学生处主任朱方雄



01.《给教师的建议》

                     


柯玟琪老师分享:书中多次提到阅读,不仅学生要读,教师更要读。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阅读和教育工作的密切相关,如果保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那么思想的大河也会逐渐形成。从今天的读书分享活动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语录中,我知道多读书会对我的职业生涯以及整个人生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于学生的阅读,我想我可以慢慢影响他们,陪伴他们一起走进书本的世界。



02.《教师:挑战》


刘莹老师分享: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学生心理,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书中呈现的很多案例就是我们教育生活中常常遇见的问题,比如顶嘴、拒绝合作、不完成学习任务、上课不听讲、打架等等,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强调行为背后的“目的”,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怎样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作为教师,面对一些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时,常常忽视了自身的自省过程,把更多不好的原因归结于学生,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在自省的基础上更好地分析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03.《教育者的认知升级》
                                     


黄细梅老师分享:教育者每天都面临很多挑战。困难在于,我们往往囿于固有的认知模式而看不到问题的所在,更谈不上找到解决方案。作者万玮认为,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升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教育难题时,才不会束手无策;内心苦闷时,才能继续坚定前行。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详细介绍了教育者提升认知水平的方向、路径与行动方略,给人很多启迪。



04.《面向个体的教育》
                         


钟立老师分享:李希贵校长在本书中谈到“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教育责任,无论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去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有效练习。



05.《计算思维教育》
                                                  

林佳婷老师分享:本书从计算机科学和思维科学两个学科视角,描述了一个立体的计算思维。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计算思维是一种问题求解的思维,计算思维的教授要按照一定的路径来推进,我们要具备敏锐的思维点捕捉意识,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计算思维。



06.《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
        


曾丹霞老师分享:我想每个老师都期待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本书包含教学相关方法、策略、行动建议,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许多的责任,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这本书正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指导,它帮助我们把想法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并积极影响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步骤。



0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柯昕老师分享:在本书中,作者阐述了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我认为书中的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导者,持续更新和充实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养成这个好习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和竞争力,还能够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热情,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努力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08.《人生》
                          


蓝利兰老师分享:就像书中主角高加林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中也会遇到许多坎坷,而我们要做的应是得意时不骄傲,失意时不气馁,淡然直面人生。与此同时,我想我们应思考读书的意义。读书是用来让我们更具思考力与包容心,而不是用于困住我们自己的。有时比起物质的匮乏,精神的牢笼更能使人一蹶不振、止步不前。最后,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勇敢接受命运的每一份馈赠,而无论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我们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不怕真理无穷,只管奋斗,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欢喜。



09.《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刘梦妍老师分享: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就能无时无刻地感受到音乐,让孩子意识到,音乐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读书、走路、呼吸、一颦一笑、喝水、劳动无不贯穿着音乐。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也要像奥尔夫一样,能不断地通过思考、实践,开拓新的教学理念,以一种更适合发展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0.《创造与心智成长》

                              

罗琳苹老师分享:作为艺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教科书,这本书诠释了罗恩菲德是如何分析儿童艺术的发展规律。罗恩菲尔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认为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画画没有对错之分,作为教师,我们不要把教师的看法强加在学生身上。



11.《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龚冬梅老师分享:这本书讲述了孩子们需要被看见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社交场合,孩子们都需要被认可、被尊重和被关注。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在书中,作者不仅强调了被看见的重要性,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积极的视觉化、倾听、互动和支持来帮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家长、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因为这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自信和自尊的关键。



12.《5000天后的世界》

                   

舒亦雪老师分享:本书作者凯文·凯利通过预测第三个5000天为人们勾绘出“下一个未来”的样子。那时,世间万物均可以与AI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化完美融合,产生出AR的世界,即镜像世界。这本书让我对未来有了更乐观的心态。在科技的推动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便捷、丰富和美好。同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和适应。


13.《自卑与超越》
                               

吴昕怡老师分享:作者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之中获得满足。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在人生的旅途更好地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

结语


善读者,言之有文,行至甚远。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们的专业素质提升,广云外校全体教师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在读书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阅读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